班戈县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牧业改革
2017年07月24日 09:35:14      来源:西藏日报    
0

“莫东达日”是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一座山的名字。多尔格村虽然只有105户,不到400人,以前却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

有一种价值5、6元的电子表,多尔格人买得最多,牧民们就把这种表叫作“莫东表”;有一种便宜的遮阳帽,多尔格人买得最多,牧民们就把这种帽子叫作“莫东帽”。

2011年之前,提起“莫东达日”,当地牧民总会报以不屑的表情,笑着。

2014年之后,提起“莫东达日”,当地牧民总会报以佩服的表情,笑着。

短短3年,从被人看不起,到被人佩服,多尔格村发生了什么?

6月下旬,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莫东草原。

思路转变引发转型发展

班戈县农改办干部龚成桥把我们带到了几排温室大棚前。这是班戈县高海拔农业生态示范基地,由县扶贫办和中石化援藏投入300万元建成。

基地里,50多岁的多尔格村党支部书记桑珠达杰正带着妻子和村里的另一个人采摘草莓。谈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桑珠达杰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

“我们村草场面积小,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500元。单门独户放牧,村里的劳动力都投入到牧业上。而单靠牧业收入又很有限,没法子致富。”桑珠达杰说,2011年初,时任那曲地委书记的边巴扎西同志提出,要在全地区大力提倡建立牧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立足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来脱贫致富。

也正是那一年底,在县政府和镇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村里成立了牧业合作社。听说要成立牧业合作社,全村每家每户都签字同意了。那时,他们计划,到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全村再也没有一户人依靠国家低保。没想到2016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成立合作社后,多尔格全村牲畜、劳动力、草场都入了合作社的股进行集体化经营。无论是有劳动力缺牲畜、还是有牲畜缺劳动力的家庭,生产问题一并得到解决。

派专人放牧,草场集约化使用,更有利于生态保护,牲畜标准化养殖,质量更好。

贷款329万元,搞运输,在县里开宾馆、饭馆和商店,销售自产的畜产品。一年后就还了一半的贷款。

2012年,合作社刚成立时,资产只有200万元,到了2016年,合作社资产增加到2000万元,4年里涨了10倍!去年,合作社的纯利润就达到了530万元!

思路一变,就能够产生“飞”一般的转型。多尔格村靠着走合作化道路,抱团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的转型,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只是班戈县牧业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区牧业改革的先行县,班戈县围绕“构建新型牧业经营体系,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的主题,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牧业改革。

金融撬动现代牧业

那曲是一个传统牧业大地区,牧业始终是基础产业。但依靠传统牧业,是无法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地区必须推动牧业转型升级。

近三年来,班戈县依托自治区级农村改革实验区优势,率先在全区闯出了一条立足牧业,以牧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路子。

班戈县县长次仁扎西告诉记者,传统牧业过去是以“人、草、畜”为要素,我们在改革中以经营权抵押为手段之一,增加了“金融”这个要素,形成“人、草、畜+金融”四个要素,以金融手段逼迫传统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规模化经营。没有金融的作用,就不会有现代牧业。

按照《班戈县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班戈县农行等单位向牧民群众广泛宣传了草场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抵押登记、贷款融资、资产处置办法和增信基金动作模式、风险补偿措施等政策。经过一番宣传,普保镇格色居委会有10户牧民群众成为首批草场抵押贷款对象。这里既有以个人名义贷款的,也有以“双联户”为单位联合贷款的。

今年6月,农行共向这10户牧民发放贷款284万元,解决了他们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迈出了牧区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变的步伐。

依靠自家2000亩草场抵押,格色居委会牧民唐才这次贷了30万元。他用这笔钱解决了自家经营的茶馆、洗车场、修车场的资金短缺问题,带动了8户贫困群众脱贫。

据龚成桥介绍,这种形式的抵押贷款方式已经在班戈全县铺开。班戈县从财政资金中拿出5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保证金,以1比10的比例,今年可向牧民发放草场抵押贷款5000万元。

在金融领域,草场抵押贷款的确是一种突破。

为了进一步规范草场抵押贷款流程,在向广大牧民发放《草场承包经营权证》基础上,班戈县又颁发了《草场经营权他项权证》。凡是拿到这个证件的牧民,就可以向农行申请抵押贷款。

为了使草场抵押贷款更加科学有据,班戈县还组织银行、农牧局、农改办成立了草场价值评估领导小组,对牧民申请抵押贷款的草场价值进行评估。结合牧民的经营和信誉状况产生了贷款的总值,最后可按贷款总值的60%放贷。

“这样以来,也能促使牧民按照载畜量科学养畜。更加利于草原生态的保护。”龚成桥说道。

鼓励发展家庭牧场

从6月初开始的春雨,满了河湖、绿了草原、壮了牛羊。蓝天白云下,牧场上,白色羊群就像绿毯上的珍珠,黑色牛群就像乐章里的音符。

纳木错北岸,青龙乡,阿古村。女主人美朵正在家里制作 “拉拉”(奶皮子)。屋子对面,远处绿油油的山坡上,一个个黑色的小点就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和希望。

美朵是村里出了名的会当家的能人,她们家日子在村里也过得最好。由于畜多草场小,2015年,她承包了纳木错、西坚参、昂青、机恰共4家无畜户的2500亩草场,又请他们来帮着放牧,办起了家庭牧场。

按县里出台的草场流转每亩1.5元至4.9元的指导价,经过公正,每亩草场的租金为2元。这样,4家无畜户一年有5000元的租金收入。

4家牧户每家轮流出一个劳力,一天有100元的现金收入,年底还送每家10只绵羊。逢年过节,还要发“福利”。

美朵家的65头牛就有了4500亩草场,个个养得膘肥体壮。

为了鼓励家庭牧场的经营方式,班戈县帮她家建了牛棚。按照科学化饲养方法,牛儿一半时间吃绿色饲草,一半时间吃草场上的草。吃得饱又住得好,产奶量自然提高了。

除此之外,乡里还定期派会计手把手教她们清理账目;村里的兽医也定期来为牲畜做好防疫;一对一帮扶的乡干部会及时为她提供最新市场信息。

2015年之前,她家的奶制品一年有1800元的现金收入。2015年7月17日成立家庭牧场后,她把自产的奶制品卖到了纳木错景区,到现在为止,除去成本,净收入现金9万多元。

家庭牧场作为构建新型牧业经营体系、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在那曲乃至全区而言,既是新鲜事物,也是必由之路。

在推广家庭牧场的过程中,班戈县借鉴了青海省的成功经验,为这一新生事物按劳分配了政策支持,并从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作为家庭牧场专项扶持资金。为使牧民群众尽快了解家庭牧场的组织形式,除了加大宣传,还组织牧民代表赴青海参观考察,激发了群众发展家庭牧场的热情。

截至目前,班戈县的家庭牧场已发展至25家。

促进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草场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规范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大胆鼓励家庭牧场,这一件件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深化牧区改革,为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成果。

当记者结束一天的采访,返回县城时,在街边看到了一个叫做“莫东达日”的宾馆。富起来的多尔格村牧民,正在以这样的方式,找回失去的尊严。一夜春风化为雨,草原邦锦竞绽放。引领牧业改革潮流的班戈人,正在以草原人独有的奔放,大步前行。

责任编辑:嘎玛罗宗

主办:班戈县人民政府 地址:西藏那曲市班戈县吉江扎西南路2号 电话:0896-3672139
网站标识码:5424280001 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4号-1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